财政部于4月16日公布了2025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安排,于4月17日发布了超长期国债(一期)、超长期国债(二期)以及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一期)的发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
研究员观点:2025年超长期国债共发行21期,发行时间为4-10月。4月16日发布的发行安排明确了今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共发行21期,发行时间为4月至10月,发行国债类型为20年期、30年期、50年期三种类型,付息方式为按半年付息。超长期国债将于4月24日启动,同日发行20年期与30年期的超长期国债。(具体安排请见下表)
4月24日拟发行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及超长期特别国债
4月17日发布的通知则明确了国债发行的详细信息:4月24日还将发行2025年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一期),本次发行国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1650亿元,为5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同日发行的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20年期)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500亿元;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二期)(30年期),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710亿元。
超长期国债较去年相比发行金额更高,发行时间更加集中;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可增强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回顾去年,2024年5月17日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首次发行400亿元,5月24日超长期特别国债(二期)发行40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超长期国债发行时间更早,发行金额更高。
2025年全年超长期国债发行情况与去年相比,发行时间更加集中,支持力度更大。从宏观角度看,2024年中央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1 万亿元,其中 7000 亿元用于支持 “两重”,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3000 亿元用于支持 “两新”,即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2025年,中央共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其中8000 亿元用于更大力度支持 “两重” 项目,5000 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 “两新” 政策。其中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比上年增加500亿元。2025年更高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金额体现出中央加大力度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
财政部于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 2024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 2025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中提到,拟发行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5000亿元;半个月前财政部声明今年发行的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用于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四家国有大行也均发布公告,宣布了各自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计划。根据公告,各家银行拟募集资金总额为:建设银行不超过1050亿元,中国银行不超过1650亿元,交通银行不超过1200亿元,邮储银行为1300亿元。当前国有大行虽运行稳健,但仍面临净息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等挑战,此次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的发行可增强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