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为深化论坛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拉共体成员国(以下简称“双方”)共同制定本共同行动计划。
研究员观点:
地方政府申请债券发展经济的路径:
1. 对接660亿专项信贷资金
中国政府提供的660亿元人民币信贷资金将优先支持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农业等领域项目。地方政府需通过以下步骤申请:
项目储备:根据《行动计划》附件,重点包装符合拉共体需求的项目(如港口扩建、光伏电站),并纳入省级“一带一路”项目库。
融资对接: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提交项目可行性报告,重点突出经济社会效益(如就业创造、贸易便利化),地方项目需明确还款来源(如港口运营收益、碳交易收入)。
政策协同:结合地方财政资金(如专项债)和信贷资金,例如广东可将新能源项目纳入省级绿色债券发行计划,同时申请中拉信贷资金补充资本金。
2. 探索熊猫债券与地方金融创新
计划支持2025年举办“熊猫债券”研讨会,地方政府可通过以下方式参与:
发行主体多元化:鼓励地方国企(如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发行熊猫债券,用于拉美港口投资。
风险缓释机制:地方政府可设立“中拉合作风险补偿基金”,为熊猫债券提供信用增级。参考江苏对拉美出口信用保险模式,将风险补偿比例提高至损失的80%。
跨境结算创新:推动人民币在拉美直接结算,例如海南自贸港可试点“人民币-比索”债券,降低汇率风险。
3. 借力地方政府合作机制
计划提出“建立中拉地方政府交流机制”,地方可通过以下渠道争取资源:
友好城市协议:复制苏州-钱凯模式,与拉美城市签署“港口+产业园”合作协议。
产业对接平台:利用中拉企业家高峰会、中拉地方政府合作论坛等平台,推动本地企业与拉美企业联合申报项目。
人才与技术输出:通过“中文+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如计划中提到的500个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为拉美培养技术人才,同时输出地方职业教育标准。
4. 绿色与数字债券的差异化策略
绿色债券:地方政府可发行碳中和债券,用于新能源项目。例如,内蒙古可申报“中拉零碳岛屿合作项目”,通过绿色债券融资建设风光储一体化项目。
数字债券:结合“中拉数字技术合作论坛”,杭州、深圳等地可发行数字基建专项债,用于5G基站、跨境电商平台建设。
中小企业债券:设立“中拉中小企业联合发债平台”,例如浙江义乌可组织小商品企业联合发行集合债,通过中拉民营经济合作论坛对接拉美采购商。
典型案例与地方实践:
江苏模式:通过苏州港-钱凯港合作,降低物流成本20%,带动全省对拉美出口增长。下一步可申报“中拉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申请660亿信贷资金支持。